在诸多的科技抗洪方式中,遥感和地震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谓遥感,是不直接接触目标物而探测其性质,有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之分,近年在气象、地质、测绘、环境监测和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今年的汛期,我国遥感工作者从6月19日开始,即通过卫星进行了连续不断的灾情监测。到8月底,除处理全国范围内的气象、水文数据外,还接收了加拿大、日本、美国等国家和欧洲空间局的遥感卫星数据,同时还进行了20多架次的航空遥感飞行,获取了灾区大量的实况图像,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防汛总指挥部的抗洪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比如在松花江老坝子段实施的分洪,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遥感提供的数据。
这里所说的地震,并不是天然地震,而是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方法,在此次抗洪中,操作人员通过可控震源设备发出的震波对长江大堤进行内部情况探测,方法就像雷达发射电磁波寻找飞行物一样。当震波在大堤内传播时,遇有“管涌”等异常,便发生反射,记录仪器及时勾绘出剖面图,使水利专家对大堤内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8月1日湖北嘉鱼县合镇垸发生溃堤,使得人工地震在确保大堤安全方面派上了用场。又如8月20日紧急奔赴长江流域的地震小分队在武汉附近的大堤上发现两处异常,为所在堤段对隐患的早发现、早排除提供了保障。